欢迎访问湖北医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!
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简介
为贯彻落实国务院《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、打造“双创”升级版的意见》(国发[2018]32号)和省人社厅《关于开展创建创业学院工作的通知》(鄂人社办[2018]72号)精神,全面推进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,强化人才培养特色,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,学校于2019年8月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”,学院内设“综合管理办公室(由招就处创新创业中心兼)”和“创新创业教研室(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、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)”。
构建协同联动的双创工作体系
学院致力于构建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,形成党委书记、校长主要抓、分管校长配合抓、部门学院主动抓、项目导师直接抓,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格局。建立激励机制,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考核指标体系,出台《湖北医药学院关于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激励师生参与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。
搭建开放共享的双创教育平台。目前已搭建6个双创教育平台、1 个大学生孵化基地即生物医药科技园,面向校内大学生全面开放。成立“萤火虫众创空间”、创客咖啡和创业苗圃区,可容纳100个创新项目入驻。成立“湖医药生物医药孵化园”,用于做创业实践,可容纳40个创业实践项目。学院先后聘请创新创业专兼职指导教师50余名。目前在孵项目46个,其中工商注册36个,生物医药、“互联网+”等相关项目占比62.85%。基地先后被评定为湖北省校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湖北省、十堰市创业示范基地、十堰市众创空间。积极对接社会需求,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,“高品质道地中药材‘虎杖’规模化种植”获批国家科技部项目,“北柴胡成果转化项目”入选湖北高校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。
双创教育融入培养全程,提升创新创业水平
课堂教学引导双创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,构建集入学教育、通识教育、专业教育、双创教育和第二课堂等“五位一体”的双创课堂教育体系。入学教育和通识课程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,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,打造同向同心育人格局。专业课、实验课授课内容上注重创新、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,注重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,培养方案管理注重灵活性,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多样化学习和成长路径。在开足开齐规定的3门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上,又开设4门选修课,以更好满足不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需求。将双创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,实现第一、 二课堂有机融合。
科学研究激发双创。学校拥有高层次人才235 人,依托人才资源集聚优势,每年举办知名专家学者科研讲座、博士讲坛、格物讲坛和人文大讲坛等活动20余场,引导学生感悟学者、博士风采,培养创新意识,养成创新思维。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,动员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开放科研选题,师生互选后进入导师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,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质疑思辨、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。
学科竞赛助推双创。根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,完善学科竞赛组织体系。依托学院或平台优势,创建学科竞赛平台,负责竞赛的宣传、选拔、培训、组织参赛、赛事研究等工作,目前已设立1个竞赛平台,每年组织学生参加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、基础实验设计(论坛)大赛、临床技能大赛、护理技能大赛等,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,形成以赛促创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。
政策支持激励双创。制定《湖北医药学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》,鼓励教师利用专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,通过自主创业“带”学生,科研成果授权“助”学生,带动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。学校为大学生“创客”提供免费场地、水电资源。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,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无息借款和无偿资助。出台《湖北医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十条意见》,对表现突出的师生和单位给予奖励。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,明确规定创新创业类别学分认定办法。制定《湖北医药学院教学奖励办法》,不断加大奖惩力度,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得好名次,在职称晋升时开启绿色通道等。
创新创业项目效果显著,学生参与积极性高
双创氛围浓郁。学校拥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2个,每年组织开展“互联网+”大赛、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、创业沙龙、医学生技能大赛、SYB创业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双创主题活动50余次。在学生中树立了想创新、敢创业的价值导向。同时,学校也不断加强双创科普教育与宣传,推出双创成果展、创业集市等特色活动,进一步优化双创育人环境。
双创成果丰硕。近三年,“挑战杯”获国家级银奖1项、省级金奖1项、银奖9项、铜奖40项,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2项,金奖5项,银奖4项,铜奖13项。遴选优秀创业项目入驻,涌现了“豆客生物—李享”、“康影像—余星瑶”、“达思科技—石宪铭”等一批创业典型,其中李享荣获 “长江学子”创业奖,为我校首次。
学生参与度高。近三年,累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1.5万余人次,参赛项目数3000余个。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2万余人次。
。